旗下水電站項目開工7年仍未建成,國電陜西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陜西)終于出手了。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國電陜西轉讓全資子公司國電丹江水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電丹江)100%股權及4.3億元債權,轉讓評估值5.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電丹江資產狀況堪憂,據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公司資產總額2.69億元,負債4.73億元。
記者注意到,國電陜西處置旗下水電資產已非孤例,國電陜西母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已數次對諸如國電丹江等“無效資產”密集處置。
最大項目開工7年未建成
公司資料顯示,國電丹江成立于2009年9月,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注冊資本1.15億。
“蓮花臺水電站還沒建完,(國電丹江)剩下的兩個水電站比蓮花臺(建設)還要慢”。商洛市水利局相關人士告知記者。該說法亦獲得了國電丹江相關人士的確認,坦言蓮花臺水電站“超支嚴重”。
該水電站緣何開工近7年仍未完工?記者通過公開資料發現,2010年7月,丹江發生了有史以來少有的特大洪水,給蓮花臺水電站造成巨大損失。“洪水造成的損失特別大,中間就停工了。”上述國電丹江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則從商洛市水利局處了解到,2010年之后蓮花臺水電站開工的時間僅有一年。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3月18日掛出轉讓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國電丹江資產總額2.69億元,負債4.73億元,2014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均為0。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資產目前已被國資委列為“無效資產”進行處置。
國電集團已有多次類似處置
國電丹江相關人士告知記者,依照測算蓮花臺水電站建成發電后仍舊虧損嚴重,“如果說我們自己干起來后一年至少虧損4000萬,銀行利息都不夠,按照國家政策必須進行處置。”
上述人士所稱的“政策”實為國電集團對旗下無效資產的處置,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近年來電量電價雙降壓力之下促使國電集團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其中處置無效資產便是之一。
據此,記者梳理北京產權交易所中國電集團資產處置專欄發現,單電力行業的轉讓項目便有25個,涉及水利、火力、風力等多種發電項目,均于2015年3月統一發布。
同時,因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集團對火電裝機倚重頗高,產能過剩下火電的劣勢已愈發明顯,如何進行產業結構優化成為公司發展的重點。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除了無效資產處置外,加速水電、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布局才是企業未來盈利點,“要減少火電的布局”,林伯強表示。?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