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勾勒制造強國宏偉藍圖。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明確提出力爭十年時間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并指出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航空航天裝備等將是未來重點突破的十大領域。
裝備制造業被列入未來需要重點突破的十大領域之一,其職能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建立起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是提高中國綜合國力,實現工業化的根本保證。
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制造業格局和技術的不斷變化,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政經與投資環境,我國必須以裝備制造業的體系優勢、系統效率來迎接挑戰,加速從規模速度競爭戰略向產業生態競爭戰略轉變。裝備制造業如何實現突破、如何借勢“中國制造 2025”加速發展等成為共同關注的話題。
軍工行業智能制造的現狀及行情
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個戰略規劃的技術背景是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第三次自動化互聯網的時代,商業環境互聯網已經滲透,工業互聯網信息的處理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條件,即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
具體來講,“中國制造2025”計劃里有“1+X”的戰略構成,“1”即一條主線就是工業4.0,是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X”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四大轉變、八大對策、十大領域等細化的東西。
裝備制造業作為細化的部分,軍工行情再獲強心劑。根據“中國制造2025”,我們判斷,我國國防工業將成為制造強國的主力軍。在該綱領中提出的十個重點領域,排序靠前的“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基本是由國防工業提供,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材料等也與國防工業息息相關。我們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防工業具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軍民技術將加速融合,在打造2025制造強國的浪潮中引領風騷。
民企參軍:國內眾多企業參與軍工裝備研發制造
軍改之后,國家通過完善法規和許可制度,向民營高科技企業敞開大門,努力營造適度競爭、規范有序并充滿活力的軍品市場環境,全力推進軍品市場有序開放。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制定出臺引導和規范民營高科技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領域的新法規,從國家層面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在法律上給予民營高科技企業與十大軍工集團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同等地位,破解“玻璃門”和“彈簧門”等瓶頸。加快實施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保密認證、質量認證和武器裝備承制資格認證四證合一制度,簡化程序,賦予部分有能力的中介組織承擔審查認證職能,減少現有審查機構的工作量和企業負擔,營造良好民營高科技企業參與軍品市場競爭的公平環境。
令人欣慰的是,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道路上,不少企業已邁出堅實步伐。北京初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初志”)一家數據安全環境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以云存儲技術為依托、云數據安全為紐帶,致力于安全云生態的構建。2014年正式取得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和國軍標認證證書。其證書的取得是讓初志打開了軍工行業服務門檻的鑰匙,再一次向市場證明了其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經達到國際標準與軍工標準,并能持續穩定地向用戶提供預期和滿意的數據服務產品及云計算產品與服務。同時,將進一步推動初志的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為今后優化作業流程,實現管理高效化、運行規范化和操作標準化奠定堅實基礎。
工業4.0時代,初志助力“中國制造2025”在裝備制造業快速落地
工業4.0的核心是大數據的價值創造,而軍工行業作為我國國防的核心,既是制造者,也是使用者,大量的數據在軍工行業得于匯集。如果數據是工業4.0時代創造價值的原材料,那么軍工制造無疑是資源最多的領域。
軍工行業要順利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要“頂天”,掌握高端裝備行業的工業數據,在高端制造領域完全實現中國智造;二是“立地”,掌握中國制造行業的工業大數據,通過運用工業大數據,提升中國制造企業的效益,實現節能降耗,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產品質量。
初志作為服務軍工制造業的中小型企業,針對裝備制造業的行業特點和業務痛點,初志提出了基于現代化生產流程的MES生產系統理念,為軍工裝備制造解決方案的規劃和設計,為解決方案的規劃和設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其產品的基礎架構通過網絡化分布式的生產設施、數據采集設備(PLC、RFID等),構建智能的制造網絡;采用基于云計算的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范圍涵蓋整個企業的設計生產物流管理(ERP、MES、CAPP、TDM等),實現內部/外部供應鏈的智能化。支持高精度、高品質、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生產。在功能上,支持混合生產、生產過程可監控,與外部供應鏈的靈活互動,實現靈活的因需而變的模式,涉密零部件生產監控范圍可控。
民企參軍如今已成為我國軍民融合的一大亮點。截至目前,初志已服務于軍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HPC存儲系統、航天科技集團存儲備份系統、西南電子研究所、中國核工業集團等多家企業,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實現工廠/車間的設備傳感和控制層的數據與企業信息系統融合,使得生產大數據傳到云計算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分析,形成決策并反過來指導生產。為用戶提供數據采集、數據管理、訂單管理、智能化制造、定制平臺等,定制數據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從而實現大數據應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