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去年8月啟動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來,一系列改革新政為藥物研發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激發了醫藥企業創新活力。
截至十月底,已有146個藥品注冊申請納入優先審評目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申請達到百余件。這是記者在11月23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第28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獲悉的。
會上,來自國家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發布了鼓勵藥物創新的相關信息。國家總局副局長焦紅到會并致辭。
焦紅指出,醫藥經濟是支撐發展醫藥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基礎,是具有較強的增長性和代表性的朝陽產業。推動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對于更好地滿足公眾醫療用藥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意義重大。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發展迅速,“十二五”期間,我國藥品市場年增長率達到14%。今年1~9月,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高于工業整體增長速度。
焦紅指出,近兩年來,國家總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提高審評審批質量和效率為重點,優化審評審批機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加快臨床急需產品的審評審批,一批創新產品已經通過優先審評審批進入市場,更好地滿足了公眾用藥需求。
焦紅強調,高效嚴格的監管環境是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生產經營企業是保障質量安全的主體,企業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構建社會共治的良好格局。
發布會上,國家總局藥化注冊司司長王立豐在介紹藥審改革最新進展時提到,為鼓勵創新,總局實施了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將新藥調整為“未在中國境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將審評審批的重點放在創新藥及改良型新藥的臨床價值和應用優勢上。
自今年3月改革實施以來,已有929件藥品注冊申請按照新注冊分類進行申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自去年11月4日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10個省(市)實施以來,截至10月底,根據試點方案申報受理的注冊申請已達105件。
“今年初開始,總局對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以及臨床急需等藥品實行優先審評審批,截至10月底,已公布了9批藥物優先審評目錄,涉及146個注冊申請。其中包括西達本胺片、重組埃博拉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等。”王立豐說。
國家總局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也在發布會上透露了藥審中心鼓勵藥物創新的舉措。何如意介紹,藥審中心將通過強化企業與審評團隊的交流、指導企業進行臨床試驗設計、允許企業持續送交新藥生產上市申請資料等方式,探索鼓勵新藥研發創新的快速通道,讓百姓早日用上更多更好的藥品。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藥專項實施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藥物創新體系已基本建立,創新藥物研發技術平臺日益完善,新藥創制體系技術鏈和產業鏈逐步融合,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的源頭創新和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共同形成了上中下游的網格化創新體系,我國創新藥物整體研發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