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5年 全國藥店總數及連鎖化率變化情況
市場的飽和、人力房租等成本的上升使得連鎖藥房規模擴張的成本和難度逐年加大,體現在行業平均單店投資額逐年增加、同店增長率下降明顯、新店盈利周期放緩等,未來的競爭更依賴于優秀的門店布局及精細化的門店管理,大型連鎖藥店憑借規模化后相對較低的單店管理及物流成本,與非連鎖藥店或小型連鎖藥店相比,具有更強的產品價格吸引力及客戶增值服務能力。2015年銷售額前十的連鎖藥房企業中有八家已經上市或是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通過資本市場手段獲得更低成本的擴張資金,大型連鎖藥店能夠完成并購→整合→擴大業績→吸引再融資的商業模式循環,實現跳躍式發展,在藥品零售的紅海市場中脫穎而出。
2015年 單店平均投資額區間分布年度對比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10萬以下
|
6.67%
|
3.64%
|
1.69%
|
2.74%
|
3.03%
|
10~20萬
|
13.33%
|
10.91%
|
16.95%
|
13.70%
|
9.09%
|
20~30萬
|
17.78%
|
21.82%
|
28.81%
|
12.33%
|
10.61%
|
30~50萬
|
44.44%
|
36.36%
|
33.90%
|
46.58%
|
40.91%
|
50~100萬
|
11.11%
|
25.45%
|
15.26%
|
20.55%
|
34.85%
|
100萬以上
|
6.67%
|
1.82%
|
3.39%
|
4.11%
|
1.52%
|
2012-2015年 新店盈利周期
年份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新店盈利周期(月)
|
10.08
|
11.10
|
12.48
|
13.07
|
13.68
|
主要零售企業保持收入快速增長(億元)
主要零售企業收入增速比較(YoY)
國內連鎖藥房依托 O2O 模式有望成為未來健康管理的超級大入口
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醫藥消費市場和全球最大的仿制藥市場,目前中國近18.9萬個藥品批準文號中 95%以上都為仿制藥,仿制藥市場規模約為5000億元。但是,我國藥品審評/審批過去僅重視質量的一致性,而對療效一致性的重視程度較低,且過去仿制的對象為已有國家標準的藥品,導致一代代的仿制過后,藥品的質量與原研藥間的差異越來越大,臨床的有效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大量“合格的無效藥”占據了我國仿制藥的主體,造成了同一品種競爭對手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并影響了公眾用藥安全。此外,我國藥品獲得美國FDA 批準的數量極少,國際上對于產自我國的仿制藥的認可程度較低。
根據 Aranca 研究中心的報告,2011年印度仿制藥市場規模達到113億美元,是印度制藥領域最大的板塊, 占比72%。近幾年印度獲批的仿制藥申請基本都占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約1/3,暫時性批準占到近40%。截止2014年,FDA 允許出口美國藥品和有關原材料的印度企業有650家,占據了美國40%以上的仿制藥市場份額。與此相對,中國獲 CFDA 批準的藥品種類只有個位數,在美國的仿制藥市場份額中幾乎為零。
憑借低成本制造、雄厚的技術、大量懂英語的合格技術人員與高質量產品,印度制藥廠商能夠獲得大量外包生產合約,并成為世界第三大仿制藥生產大國。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制藥,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制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目前印度境內擁有FDA認證的藥廠共有119家,可向美國出口約900種獲得FDA批準的藥物和制藥原料;擁有英國藥品管理局認證的藥廠也有80多家。
2011-2013年 美國 FDA 批準仿制藥中國印度對比情況
中國與印度藥品市場對比
項目
|
中國
|
印度
|
2013年藥品出口總額(億美元)
|
123
|
130
|
2014年藥品出口總額(億美元)
|
134
|
150
|
2015年醫藥市場規模(億美元)
|
3922
|
258
|
FDA允許出口藥品和有關原材料企業
|
300
|
650
|
藥品生產企業數量
|
5065
|
10563
|
藥品種類
|
7000
|
377
|
全球來看,世界各國推廣一致性評價都會顯著淘汰不合格藥品。20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了生物等效性評價,陸續淘汰了約6000種不合格藥品。而日本于1998年啟動的“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至今該工程共完成了730多個品種、7000多個產品的質量一致性和有效性再評價,400多個不達標的批準文號被注銷,產品退出市場。
隨著我國藥品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藥品行業的發展格局將呈現結構性調整,供給側矛盾有望逐步解決,研發創新型企業將受到正向激勵,仿制藥行業的加速洗牌也將進一步提升仿制藥的質量和療效,緊抓兩條主線的投資機會,一是擁有重磅品種的優質仿制藥和制劑出口企業,二是臨床試驗規范的創新型企業和臨床操作規范、質量管控嚴格的 CRO企業,三是技術領先、質量穩定的藥用輔料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