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增的“上市公司系”互聯網金融平臺寥寥,同時部分公司出售資產逐步退出互聯網金融業務。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出臺后,行業將告別野蠻生長時代,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
部分公司退出
P2P成為相關公司處置互聯網金融資產的重點。以“紅星美凱龍”為例,公司此前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家金所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時表示,未來家居商圈融資服務,將通過紅星美凱龍小貸完成。不過,從10月30日起,家金所不再提供借貸撮合服務,同時債權轉讓功能關閉。這意味著紅星美凱龍將退出P2P行業。
此外, 盛達礦業、天源迪科 、奧拓電子、佳士科技等公司先后出售所持有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盛達礦業表示,轉讓上市公司持有的互聯網金融資產股份,主要由于行業發展空間受限。
高鴻股份 則是“軟、硬”資產全部退出。公告顯示,高鴻股份下屬全資子公司大唐高鴻 中網科技有限公司擬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部分房產及無形資產,包括北京市 中關村 鼎好大廈B座14層全部 房地產和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這距離高鴻股份開展互聯網借貸業務還不到一年。 熊貓金控則公告稱,由于市場政策變化等原因,決定終止其38.5億元的再融資項目。該項目募集資金原計劃全部投入互聯網金融行業。
監管加強
分析人士指出,監管收緊、收益降低、風險加大是上述公司重新審視互聯網金融資產的主要原因。
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地方股交所、新三板市場暫停掛牌,登陸A股市場形勢也不明朗。在證監會加強對上市公司互聯網金融領域資產重組的監管后,上市公司并購互聯網金融資產的熱情大減。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10月13日發布,“一行三會”隨后下發專項整治細則方案。其中,P2P領域成為重點治理對象。上述方案指出,P2P網絡借貸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非法集資,不得自融自保、代替客戶承諾保本保息、期限錯配、期限拆分、虛假宣傳、虛構標的;同時對近年業務擴張過快、過度宣傳、承諾高額回報、涉及房地產 配資或校園網貸等業務的網貸機構進行重點排查。
收益率方面,在目前流動性充沛的局面下,互聯網金融的收益也一路走低。以P2P為例,較為知名的P2P公司大多數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降到10%以下。此外,互聯網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較薄等,也是上市公司甩賣資產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