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發電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形式。它采用光伏發電方式,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用戶則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實現了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同等規模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同時還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在國家對新能源光伏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光伏電站在全國遍地“開花”,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部分光伏電站項目。
浙江蘭溪最大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
蘭溪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蘭溪市人民醫院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合閘并網。這個發電項目發電容量為245千瓦,光伏電板面積3000平方米,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為30萬千瓦時,按照電與煤的等價折算系數,相當年節約標準煤100噸,減排260噸。
合肥最大商用屋頂光伏電站并網發電
合肥新周谷堆農產品市場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農產品物流中心,市場占地1262畝,總建筑面積96萬平方米,據了解,該項目終期設計總裝機容量為15.53兆瓦,實現年均發電量1553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4600噸、二氧化硫440噸,在滿足市場全部用電、余電實現上網的同時,有效減少建筑能耗,真正實現綠色環保。也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商用屋頂光伏電站
江西南昌公路管理局首座分布式光伏電站建成
灣里公路分局羅亭道班的屋頂分布式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14.04kWp,總投資18萬元,建設在羅亭道班150平方米的房屋頂上,預計每年發電量1.42萬度,不僅可以滿足道班日常開支,多余的電量還可并入國家電網,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廣東豐順縣首家居民光伏電站并網發電,一年創收6700多元
梅州市豐順縣大力鼓勵和支持新能源光伏項目,近日,隨著居住在縣城的蔡先生家里的低壓三相電能表開關合并,意味著該縣第一家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正式并網成功。蔡先生家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為8千瓦,光伏面板共65塊,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萬元。國家對新能源的補貼0.42元一度,自己家的發電站每天能帶來18.5元的收益,一年就能創收6700多元
河北承德縣首個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
在承德縣新杖子鄉葦子峪村,村民張建文將家中電閘推合,房頂天臺上太陽能電池板所發電力順利并入了承德縣電網,這標志著承德縣首個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成功。張建文是該縣首例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的居民,該項目設計年發電量5500千瓦時,燃煤供暖改造成電采暖,天然氣改造成電磁爐,電能完全取代之前的燃煤、燃氣。
河南鶴壁荒山建起20MW分布式光伏項目
晶科能源建于河南鶴壁的20MW分布式荒山光伏發電項目占地約570畝,土地性質為荒山、荒坡及未利用地。電站裝機容量為20MWp,共安裝79000塊功率為高效多晶硅光伏組件,預計年發電量達到3049.4萬kWh。
寧夏中衛2MW屋頂光伏發電進入系統接入
該項目是由寧夏江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中衛市投資興建的一座小型高壓光伏并網電站,總建設規模為2兆瓦,計劃于2015年年底建成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發電量320萬千瓦時。
山西古縣1.17億元啟動縣城機關公共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古縣投資11710萬元啟動縣城機關公共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可充分利用國有資產的閑置公共屋頂,在不占用土地資源的同時開發利用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綠色環保新能源產業。項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向當地提供約2053萬kwh的綠色電能。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085.18噸,減少排放CO2約1.59萬噸,減少排放SO2約68.72噸、NO2約59.83噸。
安徽含山縣首個居民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陶廠鎮卜李村農民文化樂園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這是含山縣首家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該項目年發電量為1萬千瓦時左右,相當于減少9噸碳排放。根據我省現行電價政策,用戶光伏發電全額上網,每度電為0.4091元/千瓦時,市發改委清潔能源補助0.5931元/千瓦時,用戶年發電受益近萬元。
貴州六枝首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成功并網
二月初,六枝特區首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成功驗收并網。抵耳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六枝特區首個采用光伏發電進行扶貧的項目,該項目總裝機容量50千瓦,其中村委5千瓦、村幼兒園6千瓦、其余的39千瓦分布在13個農戶家中,每家3千瓦。采用單相接入,所發電量消納方式為自發自用,余量上網。
以上10個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中包含了商用光伏電站、政府公共機關光伏電站和民用光伏電站,這些電站都將給投資者帶來長久收益,并為國家的節能減排和治理大氣污染做出貢獻。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