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對房價上漲過快的16個熱點城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專項檢查,除對房地產開發貸、房地產中介等相關業務檢查外,房地產信托業務合規經營情況也被納入其中。具體包括:是否嚴格執行房地產相關信托業務監管規定;是否加強信托資金用途和流向監控;是否通過多層嵌套等產品規避監管要求;信托公司是否發放用于支付土地出讓價款的信托貸款,是否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信托貸款等。
根據用益信托發布的今年前10個月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的統計數據,房地產信托的融資規模在9月份達到頂點,這與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相匹配。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隨著房地產項目風險敞口的增大,在投資購買信托產品時需要對投向做仔細的了解,不用一棍子打死,但要精挑細選,簡單講就是選項目質地優、房地產資質優的項目。已經購買了去年底至今發行的房地產信托產品的投資者,不必驚慌,及時關注相關產品所投項目的進度、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情況和國家與所在地房地產相關政策等。
眼下,房地產信托的融資規模正在隨政策收緊而應聲回落。據用益信托發布的前10個月集合資金信托產品數據統計,10月份房地產信托成立規模103.79億元,環比下降了約50%。
針對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下降的現象,用益信托的解讀為,“在產業金融領域,房地產和基礎產業是信托公司服務時間最長、積累經驗較為豐富的兩個行業,以往這兩個行業內的企業普遍通過高負債、高杠桿并持有重資產進行經營,但是隨著行業利潤空間收窄,這種經營方式的風險日益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信托在10月份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87%,較今年1月份已下降了1.36個百分點。
集合類房地產信托近期融資規模的下降,從房地產市場的角度來看,原因有三點:一是目前處于房地產小周期的頂點;二是政策全面收緊,國家明確限制資產泡沫,住建部、銀監會等部門從分兵到合進,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三是人口拐點已過,剛性購房需求增長速度趨于下降,二手房供應增速抬頭,城鎮化人口流入速度邊際遞減,沒有支撐房價長時期高速上漲的基礎。這些原因導致目前普遍認為房地產的進一步增值空間逐步減小,但是風險在累積。基于此,監管部門和各家公司都對房地產信托業務持謹慎態度,加強監管和提高項目過會條件,以降低此類業務的比重和降低風險集中度。
不過,房地產調控對信托公司來說將來也并非不是一個機會,從信托業和信托公司來看,隨著前段時間房地產政策的收緊,信托公司大都已提升了房地產項目的審批過會條件。但不排除銀監和住建管理部門管理趨嚴后,房企從銀行、資本市場發債等轉向信托尋求融資的剛需增大。對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必須結合中國宏觀經濟的大勢來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均保持在6.7%,有人說中國經濟已經企穩,也有人說中國經濟走出“L”型,并就此陷入低迷狀態。連續三個季度的勻速增長背后,其實是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但觸底并不意味著就要反彈,更為準確的意思是經濟正在走穩,走出了新型的、中速增長的狀態,這恰恰是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標志,長期來看,如果結構合理、擠掉水分,能夠維持中速發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