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科技競爭格局的到來,需要我們直面挑戰,但與此同時,它也是倒逼我們練好內功,加快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外部契機。
集成電路和軟件行業迎來“政策甘露”。財政部、稅務總局5月22日發布的關于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顯示,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并享受至期滿為止。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及科技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此番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對于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出臺的定向減稅措施,指向性不言而喻,不啻為是對相關行業來了一場政策及時雨。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就曾透露,中國將加強對中美貿易摩擦中所涉企業的負面影響評估,有針對性地予以支持。當前信息科技企業成了此輪貿易摩擦中受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減稅舉措對該行業定向跟進,正是對“有針對性地予以支持”的踐諾。
而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四部委去年3月也曾發布《關于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要求對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進行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對比這次新的政策,可以看出,不僅減稅領域從集成電路進一步擴展到軟件行業,且輻射的企業范圍也更大了。
這充分說明,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相關政策也在不斷作出及時的回應和調整。如此配套行動,既展現出政策的靈活性,也釋放了國家與企業“共克時艱”的積極信號。
有針對性地對部分行業降稅之余,當前中國也正在開啟一個大規模減稅降費的窗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另外,繼4月1日增值稅開始萬億元大減稅、5月1日社保將大幅降費之后,7月1日還將迎來3000億元以上的降費“紅包”。
這種“普降”和“定向”相結合的降稅減費舉措,是為企業減負、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的組合拳,也成為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一著。
有識之士早就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及新的科技競爭格局的到來,需要我們直面挑戰,但與此同時,它也是倒逼我們練好內功,加快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外部契機。推出減稅組合拳為企業減負,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寬松的環境和更有力的扶持政策,就是在這個方向上邁出的積極一步。而著眼國內國際環境,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這是應對外部壓力可以挖掘的潛力所在,也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應有之義。
來源:新京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