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由于主要經濟問題是結構問題不是周期問題,難于依靠短期刺激需求實現V型反彈,我國極有可能面臨的經濟形勢是L型增長,這也是權威人士的“權威”判斷。但對于“L”的解讀,又分成為了垂直型判斷的悲觀派(認為處在垂直下降階段)和水平型判斷的謹慎樂觀派(認為處在水平徘徊底部)。但無論如何,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加快民間資本投資的唯一出路。
當前,全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問題集中表現為出口增長低迷、民間投資乏力、多數行業產能過剩、實體經濟成本上升過快、地方債務居高不下、房地產泡沫膨脹、大量資金流向虛擬經濟、不少地區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等問題。如何化解當前經濟領域結構性、體制性、供給側問題?中國權威部門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為主要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制度)為目標;二是以“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任務;三是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為核心;四是以處理僵尸企業和冗員問題為難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民營企業不能因為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在過去的時間里,多數民營企業發展和主要利潤來源并不是民營企業自身的努力,而是因為處于工業化與城鎮化加速“風口”的外力推動,并沒有真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當“風口”消失、外力蕩然不存時,這樣的民營企業不從空中摔落下來才怪呢?
民間投資下降表現
2016年1-6月,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879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8%,增速比1-5月回落1.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有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2015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基本趨勢和增速基本一致,但2016年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呈持續下降趨勢,且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差距呈擴大態勢。在區域分布上,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了顯著區域差異,東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西部好于東北,反映民間固定資產投資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基本呈正相關關系。但民營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雖然整體表現最好,但也出現了兩級分化情況;其中,廣東、江蘇不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1-5月廣東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高達20%,1-5月江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也達到了11.1%;1-6月浙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呈加速態勢,但同比增長只有4.5%,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低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1-5月山東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低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在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集中的北京,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出人意料地下降了10.4%;其中,房地產投資下降7.3%,制造業下降11.3%。
在產業結構上,2016年1-6月第一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5973億元,同比增長19.7%;第二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9486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3338億元,同比增長1.6%。
供求錯位導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在政府統計報告中,一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2015年中國制造業投資、房地產和基礎設施三大領域投資所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68.5%。2016年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主要原因也蘊含在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供求錯位。
第一,新興產業普遍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傳統工業大多數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使得民間工業投資增長乏力,“去產能”、“去庫存”是工業投資乏力的主要原因。廣東、江蘇等民間工業投資增長快速,主要是其新興產業走到了全國領先水平;北京雖然民營高科技企業眾多,但由于北京實行人口、產業紓解政策,使得工業投資不增反降,許多民間資本不僅投向了北京以外城市,而且投到了國外的科技創新創業領域。中部、西部、東北的民間工業投資增速下降,也主要因為工業結構以傳統工業行業為主,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成本上升、回報下降等影響了民間資本投資工業的積極性。
第二,作為民間投資主要領域的房地產投資,要么一、二線城市民間資本投資“沒得玩”,要么三、四線城市民間資本深陷其害、“玩死你”。2016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兩極分化狀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如廈門、蘇州、南京、合肥等)進入了新一輪房地產業產銷兩旺狀態,這些一、二線城市又進入了房價猛漲階段,但這些一、二線城市很少有民間資本進入,主要是國有房地產企業輪番爭搶“地王”,民間資本進入了“沒得玩”狀態;對于三、四線城市,2009-2013年民營房地產企業拿到的土地,并以此經營的樓盤,則苦苦處于“去庫存”階段,這些企業的主要精力、主要資金還根本顧不上三、四線城市的再投資。
第三,對于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回報高的項目,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相比,依然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甚至“沒有門”狀態,民間資本進入存在著種種無形政策障礙;對于各級政府PPP項目庫的基礎設施項目,政府設定了回報率低(年收益率4%以下)等條件,許多項目都是“雞肋”項目,在目前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鮮有民營企業感興趣;對于原有國有企業控制的基礎設施領域,政府期望通過混合所有制形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但往往因為民間資本缺乏經營決策權,使得許多基礎設施項目民間資本反而望而卻步。
加快供給側改革是提升民間資本投資唯一出路
中國有沒有適合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回答是肯定的,中國有許多領域需要民間資本進入。當前,國家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解決市場需求與市場供給不匹配。
第一,目前人類社會正處于由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第二次全球創新創業熱潮,各種科技創新創業以據點式爆發,民間資本要向科技創新創業領域轉移。當前,全國民間資本科技創新創業領域活躍度最高的是京、滬、粵、浙、蘇五省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杭州、寧波、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的許多科技創新創業平臺進入了科技、金融“雙創新”良性循環發展階段,這些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全國其他城市民間資本機構學習和借鑒。另外,一些大企業與大眾創業聯合進行的科技創新,例如沈陽機床集團鼓勵員工聯合創新創業等,也值得民間資本機構關注。
第二,民間資本要關注農村,關注與農業有關的投資領域。在2016年1-6月全國三次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中,雖然第一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只有5973億元,遠低于第二產業的79486億元和第三產業的73338億元,但從增速看,只有第一產業呈現“一枝獨秀”,不僅同比增長高達19.7%,而且增速比1-5月加快1.8個百分點;相對應的是,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8%、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6%、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隨著城鄉居民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和追求高品質親近大自然生活,以及農村通路、通信、通電、通水等改善和政府鼓勵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農莊、民宿等成為了民間資本的青睞對象。
第三,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節能環保領域將持續成為民間資本關注和投資的領域。節能環保大有可為:一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于農村聚落具有“多而散、散而小”特點,農村污水處理成了國有資本、國外資本的“遺忘”之地,找到一條投資成本低、維護方便、經久耐用的農村生活污水降解處理途徑,將開辟民間資本的廣闊市場;二是光伏、風電等分布式能源富集區,大多處于能源分散使用區,如何把分布式能源有效儲存,有效供城鄉居民方便使用,需要高性能儲能技術和裝置,目前已經有各種有效儲能技術,只是需要提高規模化生產和使用,就能降低成本,使其具有市場競爭力,或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通過類似合同能源管理形式,盡快擴大使用范圍;三是城鄉居民家庭中急需推廣使用的節水、節電技術和產品,這些技術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大量使用,民間資本可大量進入這些領域;四是工業、市政等領域存在大量需要節能和環保的項目,只要能從宏觀或微觀兩個層次“降成本”,各級政府就應把其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范疇大量推廣。
第四,民生服務領域是民間資本大有可為的領域。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和“二胎”生育政策的推行,老年、嬰幼兒市場需求應成為民間資本關注和大有可為的領域,健康養老產業、嬰幼兒照看、學前教育、體育健身等民生服務領域是民間資本大有可為領域。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