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現象有所抬頭,不僅加大了炒房資金“杠桿”,還助長了房地產投機氣氛。
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重點如下:
·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
·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
·密切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松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
·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
·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嚴格貸中貸后管理,落實資金受托支付要求,防范企業通過關聯方規避受托支付要求。
·加強貸后資金流向監測和預警,不得以已開展受托支付為由弱化貸后資金管控。
·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
·對存在協助借款人套取經營用途貸款行為的中介機構,一律不得進行合作。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個人經營性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
對此,《通知》從九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
二是加強信貸需求審核。
三是加強貸款期限管理。
四是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
五是加強貸中貸后管理。
六是加強銀行內部管理。
七是加強中介機構管理。
八是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發展。
九是強化協同監督檢查。
亂象中的經營貸 風險隱患值得關注
“經營貸”是銀行提供給中小微企業的一種貸款服務,通常要求借款人為企業股東,且名下房產過戶滿半年、公司成立一年以上。了解到,經營貸最高能貸到房產評估價的七成,且審批靈活、利率較低、放款速度快、支持多次續貸。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政策加大了紓困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不少銀行經營貸利率更是低至3.5%,低于普通按揭貸款5%至6%的水平。“這誘使部分購房者轉向申請經營性貸款來購買房產。同時,部分房產中介、貸款中介誘導、協助購房者包裝材料、申請貸款,也是背后的推動力量之一。”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經營貸流入樓市,加大了炒房資金“杠桿”,背后的風險隱患值得關注。不久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再次警示房地產泡沫問題,“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是投機,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持有那么多房產,將來市場價格要是下來,個人的財產就會有很大的損失,貸款還不上,銀行也收不回貸款,經濟生活就會發生很大的混亂。”對此董希淼也談到,經營性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擾亂了房地產調控大局,容易引發局部房地產市場過熱;本應流向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被擠占,影響了宏觀政策實施的效果。對企業和居民個人來說,用經營性貸款購買住房,推高了杠桿率、負債率,一旦房地產市場或政策發生較大變化,還可能導致債務危機。對銀行而言,過分依靠房地產來擴大規模、搶占份額,既存在政策風險也存在信用風險。
事實上,此前多個熱點城市監管部門已就轄內商業銀行開展專項核查,并出臺專門制度等強監管措施,嚴控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的行為。
3月16日,廣東銀保監局發文稱,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樓市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涉及920戶。對此,已要求銀行限期整改問責,目前銀行機構采取了終止額度、一次性全額結清、分期提前還款等整改措施,對存在違規問題的內部員工開展了警示告誡、通報批評、積分扣減、經濟處罰等問責。
3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稱,要求轄區內中資商業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務進行全面排查,并選取6家銀行進行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針對發現的問題,該局責令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了21筆涉嫌違規貸款,涉及金額為5180萬元。
3月18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官微發布消息指出,上海地區商業銀行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主要問題包括:一是貸款資金用途違規,部分個人消費貸、經營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二是在房屋主體結構未封頂前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個別貸款未能嚴格落實住宅封頂政策或商用房竣工驗備要求;三是首付款來源核實不審慎,少量首付款資金來源為非自有資金;四是貸款資料收集不完整,部分貸款貸后環節存在資金用途證明材料不足或印證力不強等情況。
3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稱,轄內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放的個人經營性貸款等業務合規性開展自查。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約占經營貸自查業務總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銀行辦理業務不審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規避審查。在銀行自查的基礎上,北京銀保監局會同相關部門選取重點機構進一步開展了專項核查,已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信貸資金約3000萬元。
不過,對于經營貸流入樓市的問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資金多次流轉掩蓋了經營貸去向,監管部門和銀行核查難度較大。“銀行的貸款資金用途、流向監控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董希淼認為,對于非受托支付的貸款資金,銀行主要審查貸款資金在銀行體系的流向。如果貸款資金跨行轉入多個賬戶或直接提取現金,對單家銀行而言,就非常難以監控。對受托支付的貸款資金,除了審查在銀行體系的流向之外,銀行還會關注受托支付對象的資質和背景,防止信貸資金轉入與借款人經營活動無關的賬戶。如果發現貸款用途可疑的,就會要求借款人或客戶經理說明融資需求背景,調查貸款用途的合理性、合規性。
企業和個人的合理融資是否會造成影響?
有關部門負責人回應稱,當前,一些經營用途貸款被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實體經濟的信貸資源?!锻ㄖ穱烂C治理此類違規行為,將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锻ㄖ愤€特別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發揮經營用途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對于經營貸流入房地產的問題,后續有什么工作安排?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享并聯合排查違規線索;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征信系統。同時,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
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人民銀行將密切關注政策執行效果和排查結果,加強監管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