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產業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高技術產業。經過幾十年奮斗,我國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體系建設、產業規模、技術進步等方面取得明顯成就,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具備了良好發展基礎。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材料的應用領域與日俱增,除了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還可用在文體用品、紡織機械、醫療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機械、運輸車輛等方面。未來,隨著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新材料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發展,到2025年其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新材料的分類
按材料的性質分,新材料可分為結構新材料(以軟科學性能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為主要性能的材料)兩大類。按基本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為新型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四大類。根據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醫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難熔材料、保溫材料、納米料、高溫超導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態材料等等。
二、新材料產業現狀
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逐漸形成集群式發展模式,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東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分布。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作為目前國內三大綜合性新材料產業聚集區,企業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眾多,并擁有資金、市場等優勢,新材料產業的高端要素向這些區域聚集。
作為7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材料開發區數量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新材料開發區逾300多家,其中江蘇省開發區數量全國第一,其數量達到了43家。
三、發展存在問題
1、資金緊張
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產業風險放大的特點,沒有長時間的持續投入,很難開發出穩定的產品。我國新材料企業涉及金屬新材料、復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纖維新材料等,多為中小型企業,年產值多在1億元以下,多為初創型或發展期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
2、技術水平低
新材料行業屬于知識、技術、資金均為密集型新興產業。新材料行業不靠大規模生產來提高競爭力,而靠獨特優良性能取勝,與新技術、新技術密切相關,然而我國新材料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跟蹤仿制多,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及技術,在高端產品領域缺乏競爭力。
3、環保壓力大
新材料產業對環境的破壞也比較常見,急需解決。例如稀土材料的開采和冶煉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已經嚴重制約行業的發展。一些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而開發的新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對環境有極大的破壞。隨著我國環保督查壓力的增強,企業生產受到較大影響,而中小企業在環保投入上缺乏資金支持。
4、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我國部分新材料領域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新材料產業投資支持的是一些“點”,尚未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聯動效應。此外,作為發展主體的新材料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投資分散,成果轉化率低,產業鏈不夠完整。有些行業的新材料企業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環節,產業配套能力不強。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